- 殷墟
- 在河南安阳市西北约2公里。
以小屯村为中心,包括其北的洹河两岸地区,东西长约6公里,南北宽约4公里。
公元前十四世纪,盘庚迁都于此,称北蒙,亦称“殷”。
直到帝辛(纣)亡国,共历二百七十三年。
周灭殷后,渐趋荒芜,故称殷墟。
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,在小屯村出土的龟甲牛骨上发现文字,后又从中考释出殷王名溢十亲人,从而证实此地即文献中记载的殷墟。
解放前在此进行过十五次重要的考古发掘,发现小屯村北有宫殿的遗迹,侯家庄一带有殷王族的陵墓,出土十多万片甲骨刻辞及大量青铜器和生产工具、生活用品等遗物。
著名的“司母戊”大方鼎,四周怖有夔龙纹和饕餮纹,通高1.33米,重达875公斤,为世界罕见的重器。
解放后在此进行大规模勘查与发掘工作,基本上摸清了殷墟的范围及分布情况,发现武官村大墓和祭祀坑、妇好墓及铸铜作坊、制骨作坊遗址等,并出上数千片甲骨刻辞。
现建有殷墟陈列室,展出大量殷代文物供参观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